用户名 密码:
电话:010-68809607 E-mail:zhongkeyan828@126.com
 
网站首页|关于中科研| 部门设置|产品与服务|工作动态|通知通告|会员专区|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心资讯 > 科技动态
29K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首批项目正式启动
中科研(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网址:http//:www.zhongkeyan.cn  2016-09-30

全球变化持续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为大幅度提升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领域观测、分析、模拟能力,取得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成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环保部等部门及单位组织专家编制了“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于2016年3月启动了“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
    “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以增强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实现2030年排放峰值、适应全球变化及应对重大灾害等重大需求为需求牵引,面向全球变化研究发展前沿,进行顶层设计,突出全球视野和原始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争取在优势重点领域取得科学理论和核心技术的原创性突破,推动全球变化研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整体提升我国全球变化领域研究水平。
    “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将围绕“全球变化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全球变化事实、关键过程和动力学机制研究”、“地球系统模式研发、预测和预估”、“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与可持续转型研究”等五大任务进行部署。
    2016年“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优先部署25个重要支持方向。经过预评审和视频答辩评审,共有29个项目立项。其中,在综合观测、数据同化与平台建设方面部署了3个项目,主要包括:全球变化数据集生成和关键过程监测、碳同化系统、云共享平台等研究内容;在全球变化机理研究方面部署了17个项目,主要包括:多尺度气候变化归因、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我国重要流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碳源/汇、全球变暖“停滞”机理、水循环、河口-海岸及陆架海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在地球系统模式方面,部署了基于高分辨率气候系统的无缝隙气候预测系统、以及大规模多模式多过程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平台研究等2个项目;在全球变化影响与风险评估方面,主要围绕全球变化背景下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和人口与经济系统的风险评估方面部署2个项目;在减缓与适应方面,重点围绕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以及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的优化路径等三个方面,部署了5个项目。
    “全球变化及应对”作为首批正式启动的重点专项,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各项管理规定和管理流程,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信息管理系统,经过预申报、首轮评审、正式申报、视频评审答辩、立项论证等环节,实现了所有专家均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以及专项组织全过程的痕迹化管理,做到了全流程“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构建了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今年立项实施的情况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研究的主力军。高校承担项目共16项,占立项总数的55.2%;科研院所承担的项目共有10项,占立项总数的34.5%。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平台”的研发工作由企业牵头组织,这对于探索成果转化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专项通过五年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季风亚洲-西太平洋-印度洋区域地球系统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力争在地球系统过程与机制、全球变化的影响与风险、适应和减缓基础理论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通过研发新一代地球系统模式和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模拟亚洲季风与西太平洋-印度洋海洋环境,确保我国在该领域持续处于国际先进地位。通过重点专项的全面布局和协同攻关,将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积累丰富的基础研究经验,获得大量、可靠的理论支撑,为我国开展环境外交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为国家应对全球变化重大需求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新闻列表】【返回首页】【关闭】【打印】  

中科研(北京)科技发展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6215号-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创新平台五层(实兴大街30号)  电话:010-68809607 传真: 010-6880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