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1994年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已建立189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12月,国务院出台《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中国将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这是中国扎实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务实举措,更是在过去30年孜孜以求探索可持续发展历程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飞跃。
从《中国21世纪议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部一直是主要推动者。为此,5月9日,记者专访了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深度解析我国这一举措背后的深意与布局。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自觉选择
刚刚落座,吴远彬就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目前受人关注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诞生的背景。
“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前,我国已经历了30年的探索,如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是一种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这已成为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共识。” 吴远彬说。
回顾起来,最初是从1986-1996年,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986年,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提出选择江苏省常州市和无锡市华庄镇,开展城镇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探索一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
1994年,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同年7月,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将落实《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社会综合实验区的指导思想,要求各实验区率先建成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地。1997年12月,“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在这30年间,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已在全国建立了189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中国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积极推进作用,形成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格局。
“而从去年底开始,我国提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是为了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家从更高的层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布局。” 吴远彬在回顾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探索历程之后总结说。
关于创建示范区的用意何在?吴远彬解释,“这次由国务院牵头部署,由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推动落实,是新时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布局的重要举措,示范区建设将来要形成新经验、新做法、新模式。而这不仅是完成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外部承诺,更是要通过示范区建设探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典型性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
吴远彬认为,示范区创建伴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中国如今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新的阶段,提出了“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而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契合的。可以说,我国政府早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
“国际社会也非常关注示范区建设。《方案》发布以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立即联系科技部,明确表示,希望中国通过示范区建设为国际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也愿意将他国优秀的经验介绍给中国,并期望中国把示范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通过UNDP传播出去。”吴远彬自豪地说。
“现在我们都是主动自觉地落实《巴黎协定》、《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是中国发展到新阶段、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未来中国的发展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吴远彬肯定地说。
从点到面寻找系统性解决方案
当然,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不是割裂的。吴远彬认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为创新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基础。
第一,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多年以前,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理念。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主要是,探索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从理念上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解决了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问题,扭转了过去只注重GDP的传统发展观念。
第二,在不同类型的地区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189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各自面临的发展问题都不一样,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产业滞后等,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
第三,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过去这些年,实验区在实践中依靠科技创新开展实验示范,探索创新在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发挥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基础上,这次国务院出台了《方案》,是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务实举措,用意深远。
吴远彬表示,这次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主要目标有三个。第一,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次示范区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解决若干瓶颈制约问题,也就是要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二,明显提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我们要很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提升,也就是协调性更强,使“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得到更好落实。
第三,在“十三五”期间创建10家左右创新示范区,每个创新示范区都要瞄准具有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平台能力建设等系统解决方案,取得实效,形成模式,对内为其他地区提供示范带动效应,对外为其他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
根据这三个任务,吴远彬介绍了示范区建设要遵循的4个原则。第一,创新驱动。这次示范区建设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找到经济发展新动力、新空间。
第二,问题导向。示范区的建设首先要找到需要解决的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只有先找到问题所在,比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等,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系统解决方案。
第三,地方主体。与之前不同,这次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地市级为实施主体,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制定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条件,建设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等。
第四,多元参与。健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机制,特别是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同时开放共享,吸引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形成经验后再向国际社会分享。
吴远彬还透露,为了保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的落实,将来要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评价以及考核,并提供服务。目前,科技部正在梳理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
企业是不可或缺的实施主体
今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将如何实施是目前全国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吴远彬在访谈中披露了目前进展情况和未来计划。
“《方案》发布以后,我国各地反映非常强烈,各个省市都提出了要创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愿望,并提交了申请报告。一些地方已经根据《方案》提出的要求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制定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可以说,示范区筹建工作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谈到示范区具体建设时,吴远彬表示:“政府只是一方面,主要牵头负责前期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一旦规范出台以后,就要实行多元参与机制,让市场主体、社会资本找到参加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切入点。”
这也是与《方案》的要求一致的,即“要统筹利用企业投入、社会资本、财政资金等,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政府要听取专家的意见,针对当地的典型问题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引导,为市场的参与搭建好平台,让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他举例说,随着老百姓对医疗卫生健康的越来越关注,未来健康产业肯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进入了养老、健康保障行业,在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任务,要注重引入企业参与。另外,环保产业也是朝阳产业,现在许多公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在环境治理工程中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那么,政府在前期制定规划时如何让企业参与进来?吴远彬建议,“在编制实施方案中,政府不能一厢情愿,要注意吸引实施主体——企业参与。既要听取专家的意见,也要邀请参与未来示范区任务实施的企业一起讨论,吸收企业的意见。”
关于示范区建的考核指标的问题,吴远彬透露,这些考核指标既要与国际上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衔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有17类指标,有些适宜我国,有些并不是创新示范区关注的重点,而且每个创新示范区的问题不同,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也不同。重点结合不同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任务要求,针对具体区域的特点和问题进行确定。
他透露,按国务院文件,“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创建10个左右创新示范区,但是申报的数目肯定要远远超过10个,这需要谨慎挑选。其建设进度主要看申报的示范区的问题典型性、实施能力、实施方案等条件的成熟程度,聚焦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什么,产生什么样的示范,讲什么故事等选择标准上。
“在实施过程中,示范区建设不会完全按照既定的‘剧本’来,而是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吴远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