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的见证下,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主任罗德隆代表中方与ITER组织总干事伯纳德·比戈(Bernard Bigot)在ITER组织总部法国签署了《ITER计划中方增强热负荷型第一壁采购安排协议》,该采购安排协议是我国与ITER组织签署的最后一个ITER计划采购安排协议。至此,我国已经完成签署所承诺的18个ITER计划采购安排协议,全面进入采购执行新阶段。
第一壁是ITER装置的核心部件,位于环形真空室内部,在运行时直接面对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保护外围部件和设备免受高热流和高能粒子流的冲击。根据表面所受热负荷水平的不同,ITER第一壁分为普通热负荷型(2 MW/m2)和增强热负荷型(4.7 MW/m2)两类。中、俄、欧三方承担了ITER第一壁的制造任务,其中我国承担约10%的生产制造任务,为增强热负荷型部件;俄罗斯承担约40%的制造任务,为增强热负荷型部件;欧盟承担约50%的制造任务,为普通热负荷型部件。我国ITER第一壁的研发始于2004年,经过十多年努力,先后实现了自主生产高纯度铍、突破铍铜连接技术、建立系统的铍污染检测和控制方法、率先通过第一壁半原型件高热负荷测试。
我国于2008年6月签署了第一个ITER计划采购安排协议,其后陆续签署了涉及ITER导体、电源、支撑、诊断、包层等多个系统的共18个采购安排协议,涵盖了ITER装置几乎所有关键部件的制造任务。
通过参与ITER计划,我国逐步积累了建造国际先进大科学装置的能力和经验,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实现开拓创新和共赢,提升了产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另外,借助ITER计划,我国加大了国内聚变人才培养力度,吸引了一批海外聚变人才回国效力,建立了一支具备国际大科学工程谈判、国际合作协调和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的人才队伍。
ITER计划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合作计划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全权平等伙伴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其目标是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反应,验证和平利用核聚变能源的科学技术可行性,为实现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应用奠定科学和技术基础。主要参与方包括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场址设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