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生物、化学、信息等多学科技术集成的中药现代化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项目执行期内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基地平台建设方面,建立了“中药资源信息数据库”“中药资源信息数字管理和查询共享系统”“中药标本网络馆”,搭建了“道地药材栽培信息服务平台”和“道地药材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开展了三七道地产区土壤微生态及土壤修复研究,对人参、西洋参的栽培起到了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了中药注射剂过敏性物质研究和检测技术方法平台;构建了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南药开发利用示范研究及国际注册;建立了鲜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和相应中试生产线;形成了罗汉果多倍体诱导和三倍体杂交育种技术平台,建立了三倍体罗汉果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开展了生物加工中药材的研究。在标准制定方面,制定了《中药标本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及数据标准》;建立了道地药材评价、生产和保护的关键技术及相关标准;从物质基础与药效等方面综合研究示范建立了中药单味药及其复方的质量标准制定体系;制定了灵芝等中药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14项,并收入法定标准;示范完成了双黄连产品标准和工艺提升研究,并收入国家药品标准。在技术研究方面,形成了药用植物本草基因组研究的初步技术体系;示范构建了证候效应评价方法、指标以及多维度评价体系;形成了4项靶标系列关键技术,开发了3个药靶预测软件,构建了38个共表达基因构成的冠心病分子网络。以骨骼风痛片为载体,建立了辨识抗炎主效成分群及协同组合物技术方法;确立了林下参分级标准候选蛋白4个及人参红皮病的2个标志性蛋白;研发了适合于中药成分、组份等分离、制备和纯化的材料与技术;开展了三七、灯盏细辛复合提取及组分纳米制剂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三七复合提取集约化、绿色化的技术体系;确立了山银花等17种鲜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工艺并开发出草本类药材产地干燥和挤压成型设备2套;尝试建立中药炮制指标数字化,新建炮制技术集成示范生产线1条,实现从净制到炒制生产各单元的在线监控及自动化生产,技术辐射使产能大大增强,新增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5千万元。
项目共申请国内专利100余项、国外专利2项,其中授权国内专利50余项、国外专利2项;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7部;获得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9项。
课题经过入库、遴选、组合、再凝练等过程,根据科技支撑计划的性质、系统性和重点解决的科技问题,进行课题设计,参与实施的主体有创新型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从下到上逐级负责,创新了管理体制,后效益明显。